
2020年8月12日上午,大安市農機管理總站在聯(lián)合鄉(xiāng)舉辦第一期保護性耕作培訓班。這次培訓班吸引了來自全鄉(xiāng)40多名農民代表參加。
培訓開始前,大安市農機管理總站副站長、正高級工程師李鳳臣向農民介紹了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性及國家當前的一些相關政策;大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邱玉春解答了農民急切關注的農作物種植中存在的一些科學性問題。
來自大安市農機管理總站的副高級工程師徐麗艷就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這一課題從四個方面向農民朋友進行了培訓,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包括:1、什么是保護性耕作?2、為什么要推廣保護性耕作?3、如何推廣保護性耕作?4、大安市保護性耕作的示范推廣。培訓班上,農民從理論層面了解了實施保護性耕作對國家、對社會和對農民的意義。保護性耕作的目的就是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推廣“秸稈還田覆蓋和梨樹模式”,這也是今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吉林省考察時,在四平市梨樹縣百萬畝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qū)現場講話中重點講到的。目前,國家和各級政府、涉農部門高度重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這給廣大農民帶來了保護黑土地、實施保護性耕作的積極性。
培訓結束后,培訓專家組成員和農民去田間實地考察,共同認為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莊稼漲勢好,抗旱能力強,抗倒伏能力強等這一不爭的事實,得到了廣大農民的充分肯定。
大安市為更好推廣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成立由市農業(yè)、農機技術推廣中心的技術人員,組建了16人的保護性耕作專家團隊。定期到各鄉(xiāng)鎮(zhèn)、村屯開展保護性的宣傳和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