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及時地做好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指導工作,長春市農機技術推廣總站針對今年我市農業(yè)生產面對的極為特殊年景,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遇到了地溫低、土壤墑情含水量高、整地與播種時間將交織在一起等問題,根據今年的農業(yè)氣象和土壤墑情等條件,通過田間地塊實際測查、走訪農民用戶、征求省市農機與農藝專家意見,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特提出在今年保護性耕作作業(yè)中,需要把握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特殊技術要求,提出如下意見:
采取提高地溫的措施。今春由于地塊積雪覆蓋較厚,土壤耕層化凍慢、地溫提升慢,尤其是秸稈覆蓋量較大的地塊,地溫回升會更加緩慢。為搶期播種,可采取人工或機械清理播種壟面積雪和秸稈的辦法,以促進地溫的盡快提升。
及時做好搶播的準備。預計今年播種時間比歷年要有所拖后,要及早調試好免耕播種機,達到待播最佳狀態(tài)。一旦達到免耕播種適宜條件,要組織安排免耕播種機24小時連續(xù)作業(yè),歇人不歇機,搶時間播種。
準確把握免耕播種時間??紤]到地溫低,土壤含水量大,不宜過早下地播種,應當在土壤溫度三天連續(xù)通過8℃(正常年份在10℃)、土壤含水量不大于20%時,開機播種。
要積極應用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今年使用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至關重要。實踐證明,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對于激發(fā)種子活力,促進種子萌動發(fā)芽和作物前期生長,在低溫年份和低溫地塊的作用尤為突出。所以,應在播種前5-7天,積極主動應用等離子體機對玉米種子處理,以增強種子抗御災害能力,促使早發(fā)芽、出壯苗、全苗。
合理運用機播技術。田間地塊5cm以上耕層地溫相對較高,有利種子發(fā)芽。今年可適當淺播,播種深度在2-3厘米范圍內,并且注意覆土不要過厚,并鎮(zhèn)壓好。
選定適宜播種量。為確保玉米保護性耕作的高產高效,推薦采用大壟雙行交替休閑耕作模式;同時,播種前應進行發(fā)芽率測試,如發(fā)芽率在95%以上,可采用全株距播種;若發(fā)芽率在90%以下,可采用半株距播種,出苗后進行間苗。一般大壟雙行模式應保證公頃保苗株數在6萬-6.5萬之間,視地力情況而定。
突出抓好苗期深松。為更有效的加快地塊散墑增溫,在今年苗期增加或提前進行深松,也是極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可在小苗出土10厘米后就著手進行苗期深松,以便通過深松加快土壤底層的散墑增溫,提高耕層土壤通透性。對于已實施幾年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尤其是實施前后都沒有采取深松作業(yè)的地塊,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耕層板結、緊實問題,必將影響到保護性耕作的持續(xù)增產,為此要把苗期深松作為玉米保護性耕作實施中不必可少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切實落實好。在深松同時可進行追肥。
其他注意事項。對于免耕播種機,應嚴格控制作業(yè)速度,以8km/h為宜。在播后苗前進行化學除草,要選擇噴頭霧化效果好的標準噴藥機具,噴施時水量要足,保證噴頭覆蓋面,無漏噴現象;同時注意掌握好噴藥時機,防止產生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