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吉林市農機推廣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1號文件、省市政府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推廣農機五項新技術、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和開展水稻、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建設為核心,加大了農機推廣工作力度,集中人力、物力從年初開始就全面部署了全市農機化推廣工作。狠抓工作目標落實,使全年農機推廣工作任務超額完成了各項指標。
一、農機裝備、農機作業(yè)水平都得到了較大發(fā)展
2008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210.3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 5151臺,比上年增長159%;小型拖拉機106805臺,比上年增長11%;聯合收割機749臺,比上年增長288%;水稻插秧機963臺,比上年增長126%。大中型拖拉機和配套農機具都保持較高增幅,農機裝備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yōu)化,今年的農機作業(yè)水平也有較好的發(fā)展。據統(tǒng)計今年全市機耕地面積計劃為450萬畝,實際完成720.3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60%;旱田機播面積計劃為493萬畝,實際完成497.1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0.83%;水稻機插面積計劃為27萬畝,實際完成28.35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5%;玉米機收面積計劃為8萬畝,實際完成12.9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61%;水稻機收面積計劃為30萬畝,實際完成37.65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25.5%;使我市綜合農機化水平由36.8%提高到46%。更好的促進了我市農機現代化的發(fā)展。
二、農機五項新技術推廣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1、機械深松滅茬起壟復式作業(yè)新技術,全年計劃21萬畝,實際完成31.4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49.5%;
2、水旱田旋耕旱耙新技術全年計劃42萬畝,實際完成93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121.4%;
3、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新技術全年計劃3萬畝,實際完成10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233%;
4、等離子處理新技術,全年計劃30萬斤,實際完成41萬斤,比計劃超額完成36.7%;
5、藥劑機械噴灑新技術,全年計劃38萬畝實際完成40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5.26%。
三、抓好農機推廣示范項目、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組織典型,促進全市農機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了抓好農機推廣示范項目典型,開展了全市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大戶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重點抓了舒蘭平安鎮(zhèn)金星村農機化生產合作社、磐石市農機協會(設立4個分會:農機機械耕整地作業(yè)協會、水稻育插秧作業(yè)協會、水稻收作業(yè)協會、玉米收作業(yè)協會)、吉林市昌邑區(qū)樺皮廠鎮(zhèn)祖家?guī)X村旱田農機合作社、吉林市土城子鄉(xiāng)油坊村水田農機合作社、吉林市昌邑區(qū)昌龍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和吉林市左家鎮(zhèn)前鴨河村昌寶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等六個典型。了解他們全年農機作業(yè)全過程,幫助他們總結經驗,完善合作組織章程及各項規(guī)章制度,為全市發(fā)展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大戶樹立正面典型。
四、積極落實國家購機補貼政策,認真抓好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項目、國家優(yōu)質糧食工程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和水稻、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建設項目的落實
今年全市共爭取農機購機補貼款998.35萬元。其中:中央補貼980萬元,省補貼18.35萬元。落實到各縣(市、區(qū))后經過積極宣傳,到6月末已全部完成任務。受益農民591人,新增各種機具789臺。其中:新增播種機260臺、拖拉機231臺、收獲機械85臺、其它機具213臺。
積極抓好我市的舒蘭市、永吉縣、磐石市、蛟河市4個水稻、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建設項目,示范區(qū)總投資10098.95萬元。其中:中央補貼資金3484.95萬元,省補貼資金1435萬元,農民自籌資金5179萬元,示范面積為41萬畝,建設示范小區(qū) 115 個,新增各種農機具1413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55臺、水稻插秧機265臺、水稻收獲機116臺、玉米收獲機69臺、其它機具508臺。完成場庫棚建筑面積28500㎡,整個項目覆蓋全市35個鄉(xiāng)鎮(zhèn),占全市85個鄉(xiāng)鎮(zhèn)的42%,受益農戶5000多戶。
認真落實吉林市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項目。該項目爭取省財政補助資金30萬元,農民自籌12.78萬元。在磐石市、舒蘭市、永吉縣建立了17個示范點。示范點新增水稻插秧機17臺、水稻苗床播種機15臺/套、手推播種器6臺、育秧軟盤9.5萬張。發(fā)放技術資料3000份,技術光盤1350張。較好地促進了我市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發(fā)展。
認真落實2007-2008年度國家優(yōu)質糧食工程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按省發(fā)展改革委、省農委文件精神要求(吉發(fā)改投資聯字[2007]1039號),積極組織實施了吉林市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該項目建在磐石市的吉昌鎮(zhèn)、煙筒山鎮(zhèn)、朝陽山鎮(zhèn)、牛心鎮(zhèn)、寶山鄉(xiāng)、福安街共計6個鄉(xiāng)鎮(zhèn)的15個玉米標準糧示范點。項目爭取中央補貼105萬元,實際實施補貼資金105萬元,74戶農民自籌資金241.124萬元,示范面積達到4萬畝,受益農戶3500戶。新增農機具75臺,其中拖拉機74臺,旋耕機1臺。新增農機動力2485千瓦。加快了當地農業(yè)機械現代化的發(fā)展。
五、加大全市農機推廣信息宣傳報道工作
農機推廣中心和各縣(市、區(qū))農機推廣站,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現場會、科技大集等媒體,大力宣傳中央、省、市惠農、支農等優(yōu)惠政策。全年利用現場會、科技大集等發(fā)放宣傳單41500多份,光碟1600張;接受吉林市廣播電臺走進鄉(xiāng)村欄目答疑采訪2次;各縣市電視新聞播報8次;向省農機化信息網投稿18篇;8篇在吉林省農機化簡報發(fā)表;向市農機化信息網投稿4篇;向中國農機化導報投稿發(fā)表文章2篇;向吉林市江城日報投稿發(fā)表文章1篇;同時部分報道得到全國多家農機化信息網站及政府網站的轉載,較好的完成了省、市農委信息報道任務。
六、強化農機推廣人員專業(yè)培訓,加強農機調研力度,確保農機推廣工作順利進行
為了使各縣(市、區(qū))農機推廣人員不斷提高專業(yè)技術素質,積極配合省站在我市五縣五區(qū)舉辦基層推廣人員專業(yè)技術培訓班5期,共培訓專業(yè)技術人員138人。在今年9月份吉林市農機推廣中心根據吉農機推字(2008)10號《關于開展全省2008年玉米機械收獲技術培訓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同時也為了確保吉林市全程農業(yè)機械化示范區(qū)項目順利實施,舉辦了4期玉米機械收獲培訓班共培訓玉米機械收獲機駕駛員153人。各縣(市、區(qū))還單獨舉辦機械駕駛員、農機新技術推廣培訓班共58期,發(fā)放培訓資料4500冊;培訓人員達 4414人次。
農機推廣中心在全市還開展了農機具普查和1986年至2000年科研成果普查工作,對現有農機具使用情況和新機型,新機具發(fā)展趨勢進行了調查,初步了解了全市農機具使用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從目前情況看配套機具短缺,如精良播種機,地膜覆蓋機,藥劑除草機具,主機帶的復合式作業(yè)機具非常受歡迎。大型水稻、玉米收割機更受廣大農民的歡迎??萍既藛T根據吉林市農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撰寫論文15篇,分別向東北三省農機推廣學術研討會和吉林市科技協會共投稿,其中6篇被評為東北三省農機推廣學術論文二等獎,5篇被評為東北三省農機推廣學術論文三等獎,19人次獲吉林市優(yōu)秀學術論文一等獎,10人次獲吉林市優(yōu)秀學術論文2等獎、4人次獲吉林市優(yōu)秀學術論文三等獎。對解決我市農機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
七、積極開展全市農機推廣系統(tǒng)“四強、三區(qū)、二戶、一社”建設活動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緊圍繞增強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促進糧食穩(wěn)定增產和農民增收戰(zhàn)略目標,農機推廣中心積極開展了農機推廣系統(tǒng)“四強、三區(qū)、兩戶、一社”建設活動。通過一年來國家、省對我市農機投入的力度增大,水稻、玉米全程農機化示范區(qū)建設和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項目的落實,購機補貼政策資金的增加,使我市農機化事業(y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
吉林市農機推廣中心制定了年終評比方案,按照市農委的指示精神,對吉林市10個縣(市、區(qū))農機推廣站和87個鄉(xiāng)鎮(zhèn)農機站進行了年終工作業(yè)績考核,評出了5個先進單位,26個先進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即樹立了典型,又為明年農機推廣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