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技術操作規(guī)程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是一個完整的工藝體系,實行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就要從前茬作物的收獲開始考慮,其主要作業(yè)內(nèi)容有收獲及其秸稈處理、深松、表土作業(yè)、播種和田間管理等。下面分別就幾種典型作物的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操作規(guī)程介紹如下:
(一)一年一熟區(qū)冬小麥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操作規(guī)程
冬小麥的保護性耕作體系有免耕碎稈覆蓋體系和深松碎稈覆蓋體系等。其具體的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工藝內(nèi)容為:
收獲-秸稈處理-深松-休閑期除草-播前表土作業(yè)-施肥播種-田間管理等。
1、冬小麥收獲及秸稈覆蓋
北方旱區(qū)冬小麥收獲時間一般為6月上中旬,收獲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
1)用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小麥
用帶秸稈粉碎的谷物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 用帶秸稈粉碎的谷物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小麥時,由于收割機自帶秸稈粉碎功能,故可節(jié)省一次秸稈粉碎作業(yè)。為了防止由于過高的割茬影響后續(xù)作業(yè)的質(zhì)量,收獲時割茬高度應控制在
2)用割曬機或人工收獲小麥
割曬機或人工收獲小麥時,若不準備在田間進行秸稈粉碎作業(yè),則應將割茬控制在
2、秸稈粉碎作業(yè)
為了保證良好的秸稈覆蓋效果及減少播種時的堵塞現(xiàn)象,一般應進行秸稈粉碎作業(yè)。秸稈粉碎用錘式秸稈粉碎機或甩刀式秸稈粉碎機均可。根據(jù)經(jīng)驗,一般不要在小麥收獲完后立即進行秸稈粉碎,應等到休閑期第一次雨后雜草長到
3、深松作業(yè)
對于土壤較粘重(壤質(zhì)土壤容重在
深松時,由于地表有秸稈覆蓋,長秸稈會影響深松機的通過性能,故應在秸稈粉碎后進行,建議選用高地隙的單柱式雙梁深松機。為減少深松后地表可能會出現(xiàn)的溝壟,建議選用帶翼鏟的深松機(見后機具介紹),如帶上合墑器,地面將更平整。
4、休閑期除草
北方旱區(qū)冬小麥休閑期一般為7~9月,正好是雨季,故田間雜草可能較多,除了秸稈粉碎時除草外,根據(jù)雜草情況,應及時進行必要的除草作業(yè)。除草可以人工鋤草、機械除草,也可以用除草劑(如百草枯等)除草。需要注意的是,用除草劑除草時,由于地表有秸稈覆蓋藥劑不易進入地表土壤中,故應加大劑量。
5、播前表土作業(yè)
播前表土作業(yè)是相對深松、翻耕等深層作業(yè)而言,它僅對表土、雜草及覆蓋物產(chǎn)生影響,對深層土壤的破壞較小。表土作業(yè)一般可選用缺口圓盤耙、淺松機、彈齒耙等,特殊情況下也可用旋耕機進行淺旋。保護性耕作與傳統(tǒng)耕作的最大區(qū)別之一就是取消鏵式犁翻耕,而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實行免耕播種,這樣對冬小麥帶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地表容重較大,免耕播種時阻力大;二是收割機收獲、運糧、深松等作業(yè)時會在地表產(chǎn)生溝轍,地表平整度較差,會影響播種質(zhì)量;三是秸稈覆蓋量過大或分布不均時,會影響播種機的通過性。所以,應在播種前進行必要的表土作業(yè)。
用圓盤耙進行表土作業(yè)時,除實現(xiàn)松土、平地、除草外,圓盤耙還會把部分秸稈混入土中,有利于播種機的通過。但在土壤含水量不合適(較大或過?。r,圓盤耙耙地會出現(xiàn)較大的土坷垃,對密植作物的播種和出苗有一定的影響,故耙地要在土壤墑情合適時進行。
帶碎土鎮(zhèn)壓輪的大箭鏟式淺松機和帶小鏟的彈齒耙比較適合冬小麥的保護性耕作,前者用大箭鏟在土層下5~8cm處通過,隨帶的碎土鎮(zhèn)壓輪可實現(xiàn)碎土等;后者的小鏟和彈性鏟柄會在作業(yè)時產(chǎn)生震動,也有利于碎土。表土作業(yè)后,地表的土壤容重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減少播種機的開溝阻力40%左右,這一點對小型播種機意義較大;淺松還有良好的除草作用,可代替播前的一次除草;淺松后的地表平整度有較大的改善,可以提高播種質(zhì)量。淺松作業(yè)一般在播前1~2天進行。用旋耕機進行淺旋也是表土作業(yè)的一種。淺旋作業(yè)能松土平地、除草,并將秸稈部分粉碎混入土中,有利于為播種創(chuàng)造良好的種床,但旋耕作業(yè)會打死土層中的蚯蚓,對土壤結構破壞較大,不利于保水保土。所以,一般不提倡進行旋耕。只有在剛實行保護性耕作的地區(qū),可能因沒有其它表土作業(yè)機具,或因為對免耕播種機掌握不好等原因,為了保證良好的播種質(zhì)量,可過渡性地使用旋耕。
冬小麥休閑期的旋耕作業(yè)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淺旋作業(yè)應在播種前10~15天進行,這是為了保證旋耕后土壤有足夠的時間回實,否則,剛旋耕完播種,會出現(xiàn)土壤過于松軟,播種深度無法控制的現(xiàn)象。
若決定采用旋耕作業(yè),可省去前序的秸稈粉碎作業(yè),只要在收獲時將秸稈均勻地鋪撒在地表,播種前10~15天進行淺旋時,同樣可實現(xiàn)秸稈粉碎。
用旋耕機進行淺旋時,作業(yè)深度應控制在
6、播種作業(yè)
播種是保護性耕作最關鍵的作業(yè)。
播種是在地表有大量的秸稈覆蓋且大多為免耕條件下進行,地表條件惡劣,又要同時完成施肥作業(yè),對免耕播種機要求高,所以必須預以高度重視。
播種時應選用良種,發(fā)芽率要求在90%以上,純凈度要高,不能有麥芒等雜物存在,以免影響種籽的流動;為了減少病蟲害的危害,播種前應進行藥劑拌種,拌種藥劑應根據(jù)當?shù)夭∠x害的具體情況選用,如山西中部地區(qū)常用的拌種劑為一種叫"一拌靈"的藥劑,具體操作時按藥劑的使用說明書拌種即可。
施肥與播種同時進行,施肥一般應長效和速效兼顧,一次施肥保護小麥全生育期的需要。
免耕播種的播種深度一般為
播種量和施肥量一般與傳統(tǒng)耕作相同。
7、生育期管理
旱地冬小麥的生育期管理主要指雜草和病蟲害控制。一般在次年小麥返青后是雜草與病蟲害的多發(fā)期,要經(jīng)常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防治,采取噴灑農(nóng)藥等措施,不使其發(fā)展成災。
以上冬小麥的操作規(guī)程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并非每項作業(yè)都要進行。假如前茬小麥產(chǎn)量低,小麥長勢差,秸稈覆蓋量小于
(二)一年一熟區(qū)春玉米的保護性耕作操作規(guī)程
春玉米的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體系有免耕碎稈覆蓋體系、免耕倒稈覆蓋體系和深松碎稈覆蓋體系等。其工藝流程一般為:秋天收獲摘玉米會穗-秸稈粉碎或整稈覆蓋-免耕或深松休閑-表土作業(yè)-免耕施肥播種-雜草控制-田間管理。
1、收獲
春玉米的收獲一般在秋季10~11月進行。
玉米收獲時,不論是機收還是人工收獲,最好選用摘穗收獲工藝,不要將玉米苞皮留在地里,因為玉米苞皮韌性大,不易腐爛,留在地里會影響播種作業(yè)。
2、秸稈處理
收穗后的玉米秸稈要作為覆蓋物留在田間,根據(jù)體系的不同,覆蓋形式有以下兩種:
整稈覆蓋 整稈覆蓋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立稈,一種是倒稈。立稈覆蓋可保證地表有較多的秸稈,不易被風刮走。但立稈覆蓋由于地表裸露較多,保水保土的功能較差。倒稈覆蓋是指玉米收獲后用機械或人工將秸稈壓倒鋪放在行間。壓倒時注意應順風向壓倒。倒稈覆蓋有良好的覆蓋效果,而且由于秸稈與根茬連接,不易被風刮走,同時順行壓倒后也可抑制雜草的滋生。
整稈覆蓋的兩種形式比較適合冬季風大的地區(qū)。但整稈覆蓋時,由于秸稈很長,會對次年的播種產(chǎn)生影響,所以此種覆蓋方式不適合玉米產(chǎn)量高、秸稈量大的地方。
粉碎覆蓋 粉碎覆蓋是指玉米收獲后,用秸稈粉碎機將秸稈粉碎后均勻地覆蓋在地表。這種方式覆蓋效果好,保水能力強,但粉碎后的秸稈易被風刮走或在田間集堆。所以對粉碎后的秸稈覆蓋地可采用缺口圓盤耙(重耙)耙地,耙地可將秸稈部分混入土中,減少秸稈被大風刮走或集堆的可能性,也有利于冬季降水的入滲,同時也有部分平地和除草功能。
3、深松-選擇性作業(yè)
對于土壤較粘重(壤質(zhì)土壤容重在
深松時,由于地表有秸稈覆蓋,長秸稈會影響深松機的通過性能,故應在秸稈粉碎后、入冬前進行,建議選用高地隙的單柱式雙梁深松機。深松后出現(xiàn)的溝壟能增加地表的粗糙度,有利于保土(地表越粗糙,越不易發(fā)生土蝕),故在休閑期可不進行諸如平地等作業(yè)。
深松后能否多吸納降水,主要取決于冬季降雨(雪)的多少,如果冬季降水很少,深松還有可能增加土壤水分的散失。
4、播前表土作業(yè)-選擇性作業(yè)
春季播種前,應考察地表狀況,決定是否進行表土作業(yè)。假如地表不平度較大,秸稈較多或成堆,則應進行如淺松、彈齒耙耙地或必要時選用旋耕機淺旋。表土作業(yè)可改善地表狀況,尤其是在地溫較低的地方,還可提高表土地溫,有利于播種和出苗。假如地表狀況較好(平整、秸稈量適中),則可不進行表土作業(yè),直接播種即可。
5、玉米播種
春季播種玉米時,應用免耕施肥播種機一次完成玉米的播種和施肥作業(yè)。
玉米播種應選用良種,因玉米播種機一般為精量或半精量播種,故要求玉米種籽的發(fā)芽率應達到95%以上,且應大小均勻;為了防治病蟲害,必須選用包衣種籽。
施肥與播種同時完成,要選用顆粒肥,長效與速效肥兼顧,按比例混合均勻后加入肥箱。為保證下肥順暢,化肥中不應有結塊存在。
播種和施肥深度應根據(jù)土壤墑情而定,一般情況下,玉米種籽的覆土為
在春季地溫較低或無霜期短的地方播種時還應注意的一點就是盡量將種行上和秸稈分到兩邊,這是為了種行能多吸收陽光,以利地溫提高和玉米生長。
6、田間管理
噴除草劑 為了防止雜草滋生,玉米播完后一個星期左右時應噴灑除草劑一次??蛇x用如2,4-D丁脂等除草劑,全面封閉地表,抑制雜草。由于地表有秸稈覆蓋,噴藥時應加大劑量。
間苗、補苗和除草 玉米出全苗后,應根據(jù)出苗情況進行間苗、補苗等。北方旱區(qū)春玉米種植區(qū)一般畝苗數(shù)應控制在4500株左右,若玉米行距為
在間苗、補苗的同時可進行人工除草。
(三)春小麥、莜麥及其它小雜糧的保護性耕作操作規(guī)程
春小麥、莜麥、谷子、豆子、黍子等作物的保護性耕作技術規(guī)程與冬小麥等作物基本類似。
1、收獲
上述作物的種植區(qū)一般位于風沙較大的地區(qū),作物秸稈大多作為燒柴和牲口飼草等,故秸稈全部還田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收獲時,不管采用何種收獲方式,均應保持較高的割茬,以便利用根茬和高留茬保證一定的秸稈覆蓋實現(xiàn)防風固土和保水。
2、深松-選擇性作業(yè)
春麥及小雜糧種植區(qū)一般為沙壤土,且因冬凍春融,土壤結構會自然恢復,故一般不需要進行深松。對于土壤較粘重(壤質(zhì)土壤容重在
此類作物深松時,由于地表秸稈覆蓋較少,故對深松機沒有特殊要求。
3、播種
此類型區(qū)的作物播種條件是:秸稈覆蓋量少,收獲時所留的根茬也因冬季放牧及風吹而剩余不多,對播種機的通過性影響較小,免耕施肥播種機作業(yè)較容易。
播種時需注意的是:若冬季雨雪較少,播種時地表干土層較厚,可實行深開溝、淺覆土;另外,種籽較小、播種量小的作物(如谷子、黍子等),對播種機的排種機構要求較高,播種機的播量調(diào)整也要格外仔細、認真。對種籽及化肥的其它要求與小麥和玉米播種時相同。
4、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的主要任務是除草和病蟲害防治。一般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噴施除草劑,噴施除草劑時,可在雜草剛萌芽時用2,4-D丁脂類除草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