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波啊,我們研究完了,你農場那么大,再多種點兒也不費勁兒,我們那點兒地兒,還是都給你種吧!”4月4日,永吉縣一拉溪鎮(zhèn)新興村6社60多歲的農民孫權代表該社21戶農民,給永吉縣九月豐家庭農場負責人肖建波打來電話,強烈要求農場流轉他們21戶農民的水田地。
“你們的地太散,沒有連片。讓我種也行,但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一允許我改田埂。”肖建波說。
“中!我們開過會了,大家早就想到了你會提這個,已經(jīng)一致同意。”孫權說。
肖建波本人就是新興村農民,也是新興村黨支部副書記。2013年9月,他注冊成立永吉縣九月豐家庭農場,用實際行動落實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創(chuàng)富帶富。農場現(xiàn)有糧食倉儲庫房可容量2000噸、農機庫房8000平方米,擁有中大型拖拉機10臺、水稻高速插秧機7臺、水稻收割機3臺、筑埂機2臺,還有施肥機、播種機等配套機具40多臺套,為農場大量流轉土地實施全程機械化作業(yè)提供了保障,還可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作業(yè)服務。農場建有現(xiàn)代化水稻育苗大棚50棟,共24000平方米。同時建有20噸智能水稻催芽車間一座,可為周邊農尸提供上萬畝的稻種催芽服務。農場與農機、農藝、農技相結合,實現(xiàn)了規(guī)?;a(chǎn)集約化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化運作。用市農委幾位專家的話說,這家農場率先基本實現(xiàn)了農業(yè)現(xiàn)代化化。
現(xiàn)在很多地方還都是需要龍頭企業(yè)、合作社、種糧大戶主動找農戶流轉土地,在新興村,在一拉溪鎮(zhèn),為什么變成了農戶向農場主動提出要求?
對此問題,肖建波首先列舉了一項數(shù)據(jù):2013年農場剛成立時,流轉土地只有50多公頃;2014年,流轉總量增至100多公頃;2015年,流轉總量達到170多公頃;今年,流轉總量再增100多公頃,達到270多公頃。2013年流轉的土地僅限新興村一個村,現(xiàn)在卻覆蓋了周邊3個村、近300個農戶。“農場帶動能力逐年猛增,就是因為我們規(guī)?;a(chǎn)、集約化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化運作所創(chuàng)造的商效益讓加入流轉的農戶嘗到了甜頭,讓沒加入流轉的農戶看了眼饞。”
加入流轉的農戶,省心、省力算總賬還多掙了錢。4月6日,記者在九月豐家庭農場看到,每一位在這里參加育苗勞動的農民都很開心,農場供飯吃,不用等到晚上,午休就發(fā)工錢。“去年,農場支付人工費總計80多萬元,這只是在農場打工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肖建波說。
“九月豐家庭農場還有一項獨門優(yōu)勢,即水稻良種。這些年,農場跟以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首的多家科研單位合作,試驗示范水稻品系、品種共1700多個。經(jīng)過田間檔案記錄、觀摩,可先掌握哪些水稻品種優(yōu)質、高產(chǎn)、高抗,適合吉林地區(qū)種植。肖建波非常熱愛農業(yè),更熱衷于水稻種植,曾受到袁隆平院士兩次接見。”市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孟繁波說。
3年來,農場在與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合作中得到該中心的認可。今年初,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永吉縣九月豐家庭農場正式掛牌成立吉林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