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賺了大錢的榆樹市先鋒鄉(xiāng)土窖村農(nóng)民任小光在糧食出手后,先是到了當?shù)氐男氯A書店,購買了總計682.40元的有關(guān)種養(yǎng)方面的科技書籍。之后,他又走了當?shù)厮谐鍪坜r(nóng)機具的商店,最后買了一臺水稻脫粒機和兩套收割機。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在增加科技投入,這樣今年種地就可以節(jié)省人力了,也為增收做好準備。
任小光可是當?shù)赜忻姆N糧大戶。人人都認為種地賺不著錢時,任小光卻從2000年開始,承包了35公頃土地,其中包括16公頃水田和19公頃旱田。到2003年底,任小光用種地賺的錢把承包地時的欠款都還上了,手里還有了余錢。
正當任小光一家人琢磨著把錢存起來的時候,中央“一號文件”下發(fā)了。好政策使任小光認識到,國家把發(fā)展農(nóng)業(yè)擺在了首要位置,作為農(nóng)民的他一定要精種地、種好地。任小光沒有把錢變成“死錢”,而是加大投入,把水田里原有的柴油機泵換成了潛水泵,還購買了一臺水旱田兼用的手扶式拖拉機,用于水田耙地和旱田播種、趟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秋收時,任小光有了沉甸甸的收獲——每公頃水稻產(chǎn)量達8000多公斤,純收入達6000元,玉米每公頃的純收入能達4000多元,任小光種地的收入達到十多萬元。
為了今年還能在土地里“淘金”,任小光拿出收入的一部分購置農(nóng)機具、科技書,為今年種地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