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看物蘇, 蓓蕾嫩芽滿枝株。通化縣在大泉鄉(xiāng)新農村召開保護性耕作玉米長勢效果現場觀摩會。通過宣傳保護性耕作技術、講解保護性耕作三大技術、現場觀摩保護性耕作玉米長勢為進一步推進保護性耕作的進程打下了扎實的實踐基礎。
會議指出,保護性耕要因地制宜,堅持以人為本。通過示范找到適合當地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大力推廣。通過減少成本,增加產量,從而造福老百姓。各鄉(xiāng)鎮(zhèn)通過本次觀摩會要找到適合當地的保護性耕作技術,要把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全程記錄數據和影像,反復學習,總結經驗和數據。同時政策解讀也要做到位。
會議強調,保護性耕作意義重大,既是國家倡導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措施,也是農民省工省力、增產增收的重要基礎。廣大工作者要做好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早日實現農業(yè)現代化讓老百姓走上一條富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