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七星農場,熱浪蒸騰,萬頃良田綠意盎然。與往年不同,田間少了農人奔忙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架架靈動的無人機,如精密的“空中畫師”,在湛藍的天幕與翠綠的稻浪間輕盈穿梭,勾勒出一幅現代智慧農業(yè)的壯闊圖景——一場以無人機科技為核心的夏管革命,正在這片富饒的黑土地上酣暢上演。
近日,走進七星農場,一幅充滿科技感的農業(yè)生產畫面映入眼簾。多架無人機在廣袤的農田上空有序飛行,執(zhí)行著施肥、噴藥等任務,這是七星農場大力推進精準農業(yè)的生動實踐。各管理區(qū)二十余架無人機化身“天工巧匠”,以其驚人的效率顛覆傳統(tǒng):單機日作業(yè)能力輕松突破400畝大關,效率數十倍于人力。更為核心的變革在于“精準”二字。搭載先進多光譜感知系統(tǒng)的無人機,仿佛為農田裝上了洞察秋毫的“天眼”,作物葉片的微妙營養(yǎng)缺失、潛藏的病蟲害威脅,都逃不過它的“慧眼”掃描。隨即,智能變量噴灑系統(tǒng)精準啟動,如同具備自主意識的“云端噴壺”,嚴格依據處方圖,在需要的地方按需、定點、定量施放藥肥。這一精準“點穴”式的管理,使得農藥整體用量銳減近30%,有效破解了傳統(tǒng)粗放式管理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生態(tài)壓力難題。
“我們會根據不同地塊的土壤肥力、作物生長階段等因素,為無人機設定不同的施肥量和航線,真正做到精準施肥。”這個農場技術人員翟長鑫紹道。在實際操作中,技術人員會手把手教飛手們如何根據數據分析結果調整無人機參數,確保肥料均勻播撒。
據了解,七星農場目前投入使用的無人機達百余架,每架無人機一次可載重20 - 30公斤,作業(yè)效率高達每小時150 - 200畝 ,較傳統(tǒng)人工施肥效率提升了數十倍。為確保無人機作業(yè)的科學性與精準性,農場技術人員全程現場指導。在施肥前,技術人員會依據衛(wèi)星遙感影像圖,用無人機定期對水稻田進行巡檢,大范圍地監(jiān)測農情長勢。同時,結合稻田里的智能葉齡水稻診斷設備采集的信息,在數字農業(yè)平臺上進行分析,形成作物生長數據指導建議表,從而為無人機制定精確的施肥方案。
七星農場的無人機夏管,遠不止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場深刻的農業(yè)理念躍升。它標志著從“面朝黑土背朝天”的艱辛勞作,向“仰望蒼穹智耕云”的智慧化生產方式的華麗轉身,是從“會種地”向“慧種地”質的飛躍。當無人機的“銀犁”在云端輕巧地“耕耘”,它精準繪制的不僅是田間的作業(yè)航線,更是現代農業(yè)所追求的高效、綠色、可持續(xù)的未來藍圖。科技之翼,正悄然在七星農場的廣袤田野上,書寫著屬于新時代的豐收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