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藍山縣塔峰鎮(zhèn)雷家?guī)X村。
上午10時,室外溫度直逼35攝氏度。農(nóng)機員李亞洲駕駛著收割機作業(yè),身上的衣服擰得出水來。
“搶抓農(nóng)時!”這些天每天凌晨6時,李亞洲就趕到田頭忙碌起來,午飯后稍稍休息,又繼續(xù)忙活。一天下來,能收割50來畝水稻。
13時30分許,空氣中沒有一絲風。
“爛泥田,機器下不了地,人工插秧比較好使。”村民楊廣青頂著太陽,搶插晚稻。遮陽涼帽下,露出曬得烏黑的脖子。
往年,楊廣青在外打工,今年留在家里,在村合作社務工。插一畝秧,能掙200多元工資,楊廣青人勤手快,每天可賺300多元。
14時許,田間地頭,暑氣蒸騰,曬得人頭皮發(fā)麻。
八甲村,農(nóng)機手羅立芳駕駛旋耕機,在田間作業(yè)。身后,稻稈被打得粉碎。
為了能多耕地,羅立芳凌晨5時就出了門。稻稈長得壯實,羅立芳得來回翻耕4次,才能把稻稈打碎。
不遠處,農(nóng)機手李興達正駕駛插秧機在田間作業(yè)。勞作間隙,李興達仰起頭,拿起瓶裝水“咕咚咕咚”灌進喉嚨。1.5升的瓶裝水,李興達一天要喝三四瓶。
“農(nóng)田都通了機耕路,機械暢通無阻,一天插秧30畝沒問題。”稍作休息,李興達又發(fā)動機器,馬不停蹄地勞作開了。身后,是一排排嫩綠的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