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做A爰大片免费久久|中文字幕51精品乱码在线|久久无码人妻自慰15P|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全國“三夏”大規(guī)模小麥機收全面展開

9—10公斤/秒大喂入量機型成為主力軍

日期: 2025-05-30  來源:中國農機化導報  作者:楊杰

  麥浪翻金,農機轟鳴戰(zhàn)“三夏”;部門聯動,保障先行護糧安;科技賦能,減損增效奪豐收。五月的田野上,全國“三夏”小麥機收如火如荼展開,1700萬臺(套)農機具奏響豐收進行曲,確保顆粒歸倉的壯美畫卷正從南到北次第鋪開。


  南北協同搶收忙“大塊頭”成主力軍
  
  當前,全國夏收已形成南北聯動之勢。據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的數據,截至5月26日,各地已收獲小麥7005萬畝,麥收進度近兩成。西南地區(qū)及湖北麥收進入尾聲,河南進度超三成,安徽、江蘇等地全面開鐮。
  各地農業(yè)農村部門提前組織調配80多萬臺聯合收割機,其中20萬臺參與跨區(qū)作業(yè),9—10公斤/秒大喂入量機型成為主力軍。田野里奔跑的農機越來越大,種類也越來越多,從每秒收割量達到10公斤、12公斤的大馬力收割機,到秸稈打捆機、旋耕機,都在提升夏收的速度。
  在湖北省棗陽市七方鎮(zhèn)的麥田里,農機手宋德田駕駛著今年新買的12公斤大喂入量收割機收麥。他算了一筆賬:“這個收割機收獲10畝地用20分鐘,比過去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購買時還有4萬元的補貼,2年之內就能回本。”
  據生產該收割機的濰柴雷沃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他們將收割機前面割臺中的絞龍直徑從400毫米增加到610毫米,絞龍上輔助將小麥喂入收割機的伸縮扒尺也由直排式變?yōu)槁菪?。收割機的迭代升級,也使得這家企業(yè)的大馬力收割機的訂單量不斷增加。自今年一月開始,12公斤大喂入量小麥收割機的銷量已占他們小麥收割機整體銷量的40%以上。

  智慧農機顯身手 科技支撐提質效
  
  智能化裝備為夏收注入新動能。
  進入五月,四川省仁壽縣的小麥正值收獲季,吸引了江蘇、河南、安徽等地不少“麥客”攜帶收割機來幫助當地農民及時搶收小麥,確保顆粒歸倉。值得稱道的是,今年丘陵專用收割機以97%的收割率啃下“硬骨頭”,點亮了丘陵山區(qū)的“三夏”麥收之光。
  在湖北省鐘祥市的麥田里,搭載著北斗衛(wèi)星導航的收割機能夠精準高效完成收割、脫粒全流程,收割后的小麥可以直接裝車轉運至農事服務中心烘干。當地通過搭建“共享農機”平臺,農戶只需要通過手機,即可預約收割、烘干、倉儲等農事服務。
  在河南省鎮(zhèn)平縣的麥田里,聯合收割機實現“收割+秸稈粉碎”同步完成,單日效率提升30%;在安徽省桐城市,300多臺收割機晝夜奮戰(zhàn),機收率超98%,智慧收割機成為田間地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農業(yè)農村部消息,今年更多配備北斗定位、作業(yè)監(jiān)測等功能的智能化聯合收割機投入生產一線,為機收快速高效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各地積極開展機收減損大比武,通過調整撥禾輪轉速、優(yōu)化篩板角度等細節(jié),將小麥機損率牢牢控制在1%以內,千方百計減少機收損失。

  應急體系筑屏障 風雨無阻護糧安
  
  今年,農業(yè)農村部聯合交通運輸、公安、氣象、石油石化等部門單位共同加強農機作業(yè)服務保障。目前,麥收重點省份已設立跨區(qū)作業(yè)接待服務站3400多個,在高速公路收費站開通農機綠色通道4800多個,對跨區(qū)農機進一步簡化核驗程序、一律快速免費放行;組織設立農機優(yōu)先優(yōu)惠加油通道5800多個,全域加力開展“送油下鄉(xiāng)”和“送油到田”服務,全力保障作業(yè)用油供給;組織開通農機作業(yè)服務保障熱線電話1260多個,強化值班值守,及時幫助農民群眾解決機收困難問題;啟動“三夏”機收氣象服務,助力打好夏糧機收大會戰(zhàn)。
  切實強化農機應急救災能力,有效應對強降雨、連陰雨等不利天氣影響,農業(yè)農村部加強組織動員,指導麥收省份提前制定農機應急工作預案,簽訂區(qū)域互助合作協議,落實防災救災農機儲備和調用制度,建強用好農機作業(yè)組織隊伍,配強應急救災機具,及時組織開展搶收搶烘作業(yè)。目前,麥收重點省份已建設區(qū)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3900多家、區(qū)域農業(yè)應急救災中心2020多家、常態(tài)化農機應急作業(yè)服務隊6900多支。5月22日,河南、湖北等地發(fā)生大范圍強降雨天氣,當地農業(yè)農村部門積極組織開展雨前搶收,采取人歇機不歇等方式連續(xù)作戰(zhàn),24小時內機收超800萬畝,實現“龍口奪糧”。
  金色麥田里,收割機的轟鳴聲漸次北移;顆粒歸倉時,秋糧的嫩芽已破土萌發(fā)。這場牽動千萬農戶的夏收戰(zhàn)役,正以科技之力、保障之網、護糧之心,在廣袤田野寫下“中國飯碗”的堅實注腳。
相關內容
    無相關信息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