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春耕生產中,土地集約經營大顯身手助力,加快了吉林省水稻插秧速度。截至5月27日,吉林省水田插秧已經完成84.14%。
在東豐縣忠財家庭農場稻田里,兩臺水稻插秧機裝載著一盤盤綠色的秧苗,在水田里穿梭作業(yè)。東豐縣二龍山鄉(xiāng)東寶山村張春雨家里的6.67公頃耕地都加入了忠財家庭農場,自己還擔任農機手。
張春雨說:“家庭農場有機械化水稻插秧機,還幫忙代耕代種,我還擔任農機手,一年增加收入兩三萬元。”
忠財家庭農場理事長史洪亮告訴記者:家庭農場土地面積已達666.67公頃,主要是為老百姓代耕代種,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越來越多的人放心地把土地交給家庭農場種,因為他們的技術越來越成熟。
家庭農場集約經營在輝南縣朝陽鎮(zhèn)綠野家庭農場負責人張仁波看來,好處可不止這一點。統(tǒng)一引進新技術,購買新型機械,讓春耕生產更高質,更高效。
張仁波說,綠野家庭農場擁有水田30公頃,其中2.67公頃用久保田六行自走式插秧機,每天作業(yè)3.3公頃左右;還有3.3公頃,采用新引進一臺有序拋秧機,行數(shù)拋出13行,比老式插秧機多插7行,這樣速度也增加了。
今年永吉縣萬昌鎮(zhèn)張全家庭農場水稻種植面積超過300公頃,每天10多輛插秧機同時作業(yè)。
張全家庭農場農業(yè)技術員王洪宇,今年家庭農場購買了拖拉機、插秧機共20臺,耕作效率明顯提高,雙人插秧機一天能插秧4坰地,噴灑農藥、化肥都采用無人機操作。
由于始終堅持機械化標準化生產,張全家庭農場率先實現(xiàn)了育秧、整地、插秧到田間管理、收獲等環(huán)節(jié)的全程機械化,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100%。
截至2021年末,我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發(fā)展到14.6萬個、8.1萬個,每年培訓新型職業(yè)農民3萬多人,土地流轉近266.67萬公頃,占家庭承包面積的一半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