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前面一臺機器走過之處,沉睡了一個冬天的土地即被翻松,打成整齊的田壟,同時覆好地膜,肥料、農藥全自動投放完成;后面的另一輛機器上載著苗盤,坐在機器里的兩個人把秧苗一個個放入秧苗入口,機器下面的地膜上就栽種下雙行的秧苗,并準確地在苗根處澆好了水。
“以前從來沒看過自動化程度這么高的機械?!毕驴泊妩h支部書記好奇地看著新農機,由衷地感嘆。
據(jù)農機研發(fā)公司代表介紹,前面的機械是旋耕、起壟一體機,一臺機械一天能完成30畝到40畝地的工作量;后面的是移栽機,每小時能栽苗3500株。當天是這兩種機器在吉林地區(qū)首次下地工作。
“今年省農科院經濟植物研究所在這里和一家農場合作搞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共移栽幾十公頃的秧苗。春耕季節(jié)雇工難,全靠新購進的這款機械,不然搶農時很困難?!鞭r場負責人張春麗說。
機械化不僅節(jié)約成本提高效率,而且從當天的秧苗移栽情況來看,投肥量、給水量、深淺度都精準,作業(yè)質量高于人工栽種。